【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動物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并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于本班學生思維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動物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帶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從復習引出新課。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huán)節(jié)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后鼓勵學生根據發(fā)現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匯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很快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一共運多少根木頭?”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jié)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運多少根木頭?”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么?理解2×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訂正。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yǎng)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同學們,運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動物樂園的實際問題,課本59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2、3題,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發(fā)現圖中的的數學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漲,又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教育。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談收獲,同學們下課后可以繼續(xù)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優(yōu)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長,結構復雜。課文寫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里當學徒,受盡了種種磨難,想急切回到鄉(xiāng)下,卻實現不了這個小小的心愿,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內容以凡卡寫信的順序(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安排,并有兩處插敘(憶守夜、憶砍樹)、多出細節(jié)描寫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以夢結尾,含義深刻)。
【學情分析】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距離學生比較久遠,學生需要提前對舊俄國沙皇統(tǒng)治時期的有關背景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內容而言,語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達的樸實真切,學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較長,結構復雜,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幾條主線,做到入情入境,深刻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學生思想的提升。
【教學理念】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語文教學貴在要喚醒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使它們借助文本,跟隨語言文字、跟隨教師情感,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兩個靈魂的相交與相遇中,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彰顯學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張力,涵養(yǎng)生命的性情。本課教學活動始終是稟持著這樣的人性化教學理念設計的。
【教學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提供一個方向,設置一種梯度,引領學生思維進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廣博的境界。設計時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處處設疑,層層引入,并結合了小組自學、小組討論、小組探究以及開放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凡卡的神態(tài)、動作、聯想,了解凡卡的內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慘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4、激發(fā)學生思維,觸發(fā)學生情感,喚起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和對沙皇統(tǒng)治的憎恨。
【教學重點】理解寫信內容,了解苦難生活,感受內心痛苦,體會悲慘命運,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插敘、對比、襯托這種復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表現方法。
【教學準備】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任務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俄國作家契科夫寫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九歲的凡卡在圣誕節(jié)前夜給爺爺寫信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凡卡為什么要給爺爺寫信呢?板書:想回家
二、情境導讀,直奔重點
1、凡卡在信中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信的內容,當你讀到哪兒心有所觸動感到憤怒、傷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記號,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小組交流感受
3、集體交流
生:學徒生活 乞求爺爺帶他回家 莫斯科的情況
師:凡卡的學徒生活怎樣?
生:悲慘
4、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方面寫了凡卡的學徒生活?把感觸最深的詞句劃上記號,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著重從挨打、挨凍、挨餓三方面進行引導)
①出示幻燈片(描寫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拖”、“揪”、“揍”等動詞認真加以體會,再想象凡卡挨打時的慘狀,并結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
、谝龑W生從“睡在過道里”、“簡直沒有”、“一點兒”、“稀”等描寫凡卡挨凍、挨餓的詞句中進一步體會他生活的苦。
③綜合老板、老板娘、伙計們對凡卡的態(tài)度,從“直戳”、“捉弄”等詞中體會凡卡生活的孤獨。
5、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著重從語氣、重音、停頓、心情幾方面進行引導)
師: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憤怒,我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遭受著這樣的磨難。他承受的住嗎?因此他想念著親情,想念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爺爺帶他回家。誰愿意讀讀凡卡哀求爺爺帶他回家的句子呢?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為他感到難過。
③那凡卡此時寫信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這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三、進行對比,突破難點
師:凡卡把他的痛苦壓抑在心里,在這熱鬧的圣誕節(jié)前夜凡卡卻躲在這冰冷的角落里向爺爺哭訴著自己經受的種種苦難,寫著寫著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爺爺在一起日子。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凡卡回憶了什么?回憶給你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回憶部分。
生:(板書:回憶快樂)
師:鄉(xiāng)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縮成一團兒”、“凍僵”等詞句中得出結論――鄉(xiāng)下生活實際痛苦)
鄉(xiāng)下生活既然很苦,為什么在凡卡的回憶中確是那么美好呢?(引導學生把鄉(xiāng)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進行對比,進而弄懂作者寫鄉(xiāng)下生活“樂”是主了襯托學徒生活的苦)
四、小結:
美好的回憶背后隱藏著什么?凡卡的這封信爺爺能收到嗎?他回家的愿望能實現嗎?咱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五、板書設計
凡卡
學徒生活悲慘痛苦 回憶美好快樂
對比(社會的黑暗)
六、設計反思
我覺得要想讓學生與文本展開真誠的對話和真摯的情感流露,還需要教師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課堂構思,需要疏密相間、貫穿全文的優(yōu)美語言,才會使課堂如行云流水般流暢,才會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在這一點上,我不足和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這一課的具體教學中,我沒能把以讀促情中這個讀子抓住,讀的方式不多,讀的力度不夠,沒能預設到可能的教學情景,以致沒能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或者對這些突然的可教學的素材利用的不是很充分。
為了實現和落實本課所提出的一些教學設想和理念,以及凸顯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具體設計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案,反復斟酌修改了好多次,以期能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教學理念能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展現給大家,雖然,在教學時想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有許多欠缺的方面和沒考慮到的地方,懇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的說課將采用五說的說課模式。既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課后反思。理論根據將貫穿以上流程中。
一、說教材
《美麗的絲巾》一課選自浙江省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小學美術第二冊的第十四課。
黑格爾曾說過:“藝術家創(chuàng)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觀念的富裕。在藝術里不象在哲學里,創(chuàng)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生活。”藝術家們如此,兒童的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試驗搞)》中指出 :“應將美術課程語言與兒童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蓖瑫r,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美術傳統(tǒng)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正是基于上述理論的理解,我設計了本課《美麗的絲巾》,本課屬于工藝制作為主。我盡量收集到有關云南貴州的蠟染、扎染等民間藝術作品,給學生帶來直觀視覺,盡量讓學生多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從而使學生更熱愛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民間藝術,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染“絲”巾就是將吸水紙(生宣紙)用折、壓、擠、染等方法進行加工,并通過點、漬、罩等方法上從而形成紋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工具簡單,操作方便,色彩鮮艷,紋樣千變萬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2、了解染紙?zhí)攸c,初步掌握方法。
3、體驗美的不同形式,欣賞不同的藝術風格,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染出色彩艷麗富于個性的“絲“巾。
教學難點:能按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表現,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強調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為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于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的體現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生:初步感知——討論探究——知識擴展——積極表現——情感升華
師: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觀察——啟發(fā)點撥——匯總歸納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情景法、探究法、表現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選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yōu)化的人文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中會全面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huán)境基礎上,通過啟發(fā)教給學生聽、說、做、演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理解的狀態(tài)下自然會展開想像進入美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
四、說教學流程:
新課改中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授課——欣賞分析、自主探究。
五、說教后反思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選取的是關于探險的文章,重在體會人類對未知的探尋和對自身的挑戰(zhàn),學習英雄的偉大精神!豆补づ|不周山》是一則神話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僅46個字就完整地講述了共工與顓頊相爭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堅強不屈”“勇于挑戰(zhàn)”“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體裁是神話,教學中讓學生回顧神話特點,感受遠古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領悟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間的激烈斗爭和自然界的巨變這一深刻內涵。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設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積累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通過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說學情:
初中生積累的文言知識并不多,對文言文的理解還有些難度。部分學生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畏懼心理和抵觸情緒。但這篇文章是一則短小精悍的神話故事,對學生較有吸引力,可抓住神話的特點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討論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語文的教學理念,本文的教學可采用誦讀教學法、激發(fā)想象法,探究討論法。
誦讀教學法:根據課標要求,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多層次誦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在誦讀中積累文言知識,體味故事的深刻意蘊。
激發(fā)想象法: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想象中豐富了神話的內涵。
探究討論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活躍思想、開拓思維,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說教學流程:
預習作業(yè):發(fā)揮想象,講述這則神話故事。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第 單元第 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 ,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后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后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現象,發(fā)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yè):
【我為什么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經濟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ǘ┙M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xié)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tǒng)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這個模板我用過兩次,還不錯,和大家分享下,以上環(huán)節(jié)我們都可以照搬。需要注意的是,說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對教學過程的把握不能照搬這個模板的,一定要結合給定的教材,將每個教學步驟說清楚。每次說課教學過程要占到至少一半的時間!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女媧造人》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像極為豐富的作品!杜畫z造人》是一則神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了解原始先民關于人類起源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理解女媧身上所寄托的人類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感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與愉快。
。病⒔虒W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應當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能力為重,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所以根據本課內容確定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 知識目標:掌握神話的特點,體會想像在神話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關于自身起源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追尋人類起源。
⑵ 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女媧身上所寄托的人類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⑶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人類誕生的歡欣與愉快,感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思索自身來源,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體會神話大膽而新奇的想像和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說教法】
。、教法分析:這篇課文屬神話,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讀、想像女媧另一種造人的動機、方法,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進一步理解女媧的形象,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適當延伸拓展,使學生認識神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深了解神話的'特點,并對人的自身發(fā)展作進一步思考。
2、學法指導: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一種愉悅、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
。场⒔虒W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由學生思考人類起源導入。
二、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熟悉的神話,了解神話特點
三、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薄⒈容^閱讀:
。康模赫w感知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思考:課文比《風俗通》豐富了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可見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找一找,談一談:找出文中表現人類誕生的喜悅感的語句,談一談你的感受。
。康模后w會這則神話豐富、生動的情節(jié)和語言,進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全文洋溢著一種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的產生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人類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愛,產生了人間的溫暖?傊,人的出現使死寂的天地間獲得了生機,更充滿了人間的溫情愛意與天倫之樂,只有人才使這世界充滿溫馨,充滿愛。
。、神話精彩情節(jié)欣賞──聽錄音。
(目的:使學生體會人來到世間的歡欣)
請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女媧造人的辛勞與執(zhí)著,感受人類誕生后的歡欣愉快。
。、女媧形象分析:
。康模后w會神話的情節(jié)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體會女媧神性與人性的統(tǒng)一)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教師小結:女媧是神,更是人,神性與人性在女媧身上得到高度的統(tǒng)一。
女媧的慈愛、辛勞與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勞、智慧、偉大的母親形象嗎?她充滿生命活力與母性,有著母親的喜與憂。從女媧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這種崇高的母愛不正是我們人類生生不息的源泉嗎?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與探求精神。女媧不正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嗎?這種創(chuàng)造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媧的勤勞、智慧、堅持不懈何嘗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
。、展開想像的翅膀,對女媧造人的動機、過程作另一種推測。
自編神話《女媧造人》與袁珂比一比。
(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分四小組討論,各組選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思考:有關人類的起源,你還知道哪些神話傳說呢?
學生談一談。
(目的:通過比較了解各民族對自身起源極富想象力的解釋)
教師小結:對于自身起源問題,世界各地人們一直都在探索?墒,在遠古完全隔絕狀態(tài),東西方的想像竟然這樣相似,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
。贰⒁髮W生試著用自己所學知識科學地解釋一下人類的起源。
(目的: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師展示:(多媒體)
人類起源學說;
傳統(tǒng)的古猿進化說;
最新的海猿說;
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外星人說;
塵埃說。
四、作業(yè)
。薄⒖加嘘P資料,思考人類起源,寫一則小論文。
2、繼續(xù)完成自編神話《女媧造人》。
。康模阂龑W生進行科學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五、感悟小結
。康模航逃龑W生珍愛生命,努力拼搏,無愧于自己的生命。)
無論是今天學習的美麗的神話還是關于人類起源的科學爭鳴,都是一串串不同時代的人們探尋生命問題的足跡。它讓我們體驗到了生而為人的自豪,使我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獨特而美好。也許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個奇跡,讓我們珍愛生命,努力拼搏,這樣才能無愧于自己的生命,讓我們美麗的生命綻放出應有的光彩!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綱要》健康領域目標中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而《老鼠和鐘》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一個有趣好玩的體育活動。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是小班幼兒最主要的教學形式,可是它擺脫了以往死板的“老師講規(guī)則,幼兒遵守規(guī)則”的模式。把一個體育活動的規(guī)則和要求都隱含在一個故事里,創(chuàng)設出一個故事情景,以故事的形式開展游戲,讓幼兒很快的理解并接受。同時也能極大的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
2。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 感受故事情境,練習慢走、快跑、側身滾。
B。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3。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
重點:練習慢走、快跑、側身滾的能力。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通過“老鼠和鐘”的游戲,讓幼兒學習學習慢走、快跑、側身滾等能力。。
難點: 鍛煉幼兒迅速反應能力。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的反應能力并不是很好,本次游戲最主要是通過聽信號,做出反應,以快跑、側身滾等形式逃回老鼠洞,不被貓吃掉。所以本次活動對于培養(yǎng)幼兒反應的敏捷性有極大的幫助。
4;顒訙蕚
A :老鼠頭飾人手一個
B;顒訄龅夭贾。
C :錄有“滴答”和“當、當”的'鐘聲磁帶,
D 用積木搭建的房子。
二;顒恿鞒
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老鼠跑、老鼠吃東西等動作進入活動室。讓“鼠寶寶”們圍坐在媽媽身邊。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幼兒能及早的進入游戲中去。
基本部分 :教師通過肚子餓,要找東西吃引出故事,然后通過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初步了解游戲規(guī)則,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輕輕的慢走,什么時候應該快跑,什么時候應該側身滾。然后再進行游戲,游戲進行兩遍,在第一遍游戲結束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表現來作出適當的提醒或者指導。為幼兒更好的進行下一次游戲做好準備。
結束部分: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結束游戲,“鼠媽媽”帶著“鼠寶寶”到外面找食物去,自然而然的結束活動。讓整個活動都是在游戲情境中進行并完成。。
三。設計亮點
1、整個活動都是在游戲情境中完成的。
從開始到結束,教師都是在老鼠媽媽和老鼠寶寶找食物的故事背景下進行的,這樣的設計適合小班年齡幼兒的發(fā)展特點。拋棄了以往“老師教,幼兒學”的教學形式。
2、配上形象生動的“滴答”“當、當”音樂聲。渲染了活動的氣氛。
“滴答”和“當、當”是游戲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讓游戲更加生動、更加富有真實性的重要因素。我在網上找到了真實的鐘聲將它錄制下來,非常的真實,給游戲的整個氛圍增添了亮點。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10-19
什么是說課稿12-16
《墨梅》說課稿08-17
《爭吵》說課稿01-16
《母雞》說課稿01-03
《趙州橋》說課稿06-14
《比的應用》說課稿06-10
《送別》說課稿07-02
《鯨》說課稿05-16
舞蹈說課稿05-21